、城市人与自然力的认识,加强对城市的理性认识,发现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将课本中的知识应 用于实际。
姓名:李倞
学号:00213032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计划管理
时光:2003年4月
目录:
1实习概况
2实习记载
3分析与讨论
4实习心得
5参考书目
6对实习的提议
1实习概况:
1.1 实习目标:
促进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因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对城市的感性认识,发现城市中不合理的 地方并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1.2 实习时间以及内容:
时间:2003年4月5日
路线:从北大地学楼动身,沿着燕南园,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到蔚秀园,穿过承泽园到海淀公园,经六郎 庄,直至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到万寿山北坡。
沿途察看当地的修建,植被,动物,土地以及人的运动,并向碰到的人开展一些考察,获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
1.3 实习效果和教训:
1.3.1实习后果:
总硬朗习的所得,实习的主要目的都到达了。这次实习使我对于城市中人与环境,与其他生物的关联有了感性 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因而使得自己以后思考问题能站在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 。
1.3.2实习教训:
但由于是第一次实习,实习教训还不是很足,特别是到了颐和园后,因为颐和园的奇丽景色并且有些累了,有 些放松,所以漏掉了很多细节,使得这次实习并不是很美满。同时这个教训也应该谨记,争夺在下次实习时能做得 更好!
2 实习记载
本部分将以路线和我所见所闻为线索,具体的概括在实习中所见到的各个方面。
2.1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的“世外桃源”,我们去时正好是在春天“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时候,燕南园一片绿色 。其中的楼房大都建于50年代,带有西方建筑的作风。在一个垃圾周围,我们看到了一种叫做车前草的耐践踏的 植物。在燕南园里我还看到了一片在这嘈杂的城市中难以见到的一片绿地,里面自然生长着的植物,说得闻名的说 不出得名的或许有十多种,这与我们在公园中所见到的人工的单一的草坪是截然不同的。而在这绿地中我还同时看 到了蚯蚓粪,
dolce & gabbana shoes。在园中,我访问了一位正在修剪树枝的女士。当问及对住在燕南园的感想时,她的语气布满了骄傲,她说到:“ 这么好的地方,有这么多的古树,这么多的植物,有时候还有许多小鸟,在哪找的到?,
dolce & gabbana suit!”同时她还表现在燕南与别墅中,她乐意抉择燕南。也许别墅中也会有树,然而她认为那里的环境过于人工化远 不迭燕南的自然环境舒服。在分开燕南的时候,我回首看到这处于一片碧绿的楼房中有些的墙壁上爬满了一种我叫 不上名字的植物,与这古香古色的建筑形成了对比,给人以一种古朴之感,这确实是一个“世外桃源 ”!
2.2 静园及其四周:
静园的草还带有些黄色,静园原来是一片苹果园,因为修盖新藏书楼而将这苹果园该成现在的样子,以给学生 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然而不知道什么起因,静园中的人并未几,不大的静园反而给人一种空阔的感觉。静园 后面的园子到是已经浮现出一片绿色,高大的雪松构成一片绿荫,给人一种与静园不同的感觉。然而很遗憾的是, 由于是人工草坪所以不许践踏。在南北阁的屋檐下,我们发现了小鸟以及它们所筑造的窝。
2.3 未名湖及其邻近:
从静园出来,我们沿着小山坡间的路到未名湖。这条路很宁静,偶然可以看到一两个人在这安谧的山坡上大树 下看书。未名湖边的柳树已经发芽,随风飘舞,给人以“杨柳依依”之美感。粉红的桃树也已经开花,搀杂于万绿 之中。在未名湖旁,老师带我们去看了在翻尾石鱼旁边的一块小沙滩,沙滩上有着许多小草,旁边有一条路。这个 沙滩与翻尾石鱼连成一体,是未名湖中一道漂亮的景致线。然而老师告诉我们小沙滩上原有一块介绍翻尾石鱼的碑 ,是后来才移到沙滩前面。
2.4 蔚秀园:
我们从西门出直接进入蔚秀园。进入蔚秀园,我看到的是有些萧条的风景,还有一个充斥脏水的河,河边有些 野草。在这小河旁边,我访问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告诉我,她还是喜欢住在这里面,固然水很臭。在臭河的一边 ,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然的小山包,上面有一个亭子。走上小山包,便看到了一幅在城市中及其难见到的画面,一群 老太太在剪野菜,还有两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亭子中是一对情侣在看书。此时大略已经9点半,太阳已经有些大 了,然而,由于山包上的大树遮挡了阳光,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极好的乘凉之地。那两个小男孩告诉我,他们认为 挖野菜挺好玩的,觉得住在这里面有这么一个其他地方没有的小山包,他们玩的货色玩的名堂比其别人更为丰盛。 当我走近这些老太太时,却惊讶地发现她们居然是将这些野菜连根拔起,而她们并不认为这会对这小山包造成破坏 。而抵触的是,这些老太太告诉我们她们都很喜欢这个自然的而非人工的小山。
2.5 万泉文明公园:
进入万泉文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型儿童游乐场以及其后的一片草地。因为是周末,玩的小友人比 拟多。然而,也有不少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在草地上玩。一对带着孩子在草地上游玩的父母告知我他们常常带他们 的孩子来这玩,因为这视线宽阔,空间大,空气新颖,而他们更为喜欢带孩子在草地上玩,因为游乐场的器械容易 使孩子摔伤,而他们的孩子也更喜欢在草地上玩。但让他们不满足的是,广场中的树太少了,亭子也很少,在夏天 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纳凉的地方。离别了快活的一家子,我却发明在离他们不远处破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勿蹂 躏”四个大字。
接着,我到了公园的广场。从上向下望,广场并非很大,有着不少人在广场中滑冰。广场中心有一个喷水池但 并不喷水。在广场的左边,设计师们刻意搁置了一些横放或者竖放的大石柱,让我觉得有些冷峻,石柱上坐着一些 白叟,其中有的用书遮挡着太阳。在广场的周边,等距放置着一些美观的圆球,广场的外围有着一弧形的比广场地 面略低的“河道”,但其中并没有水。我访问了一对坐在广场右边的老年夫妇,他们觉得这个广场树太少,以至于 没有一个乘凉纳荫的地方。在提及有人在草地上玩耍时他们认为那些在草地上玩耍的人素质太低,既然已经是不容 许了,就不应该这样做;这种不遵照公共道德,应该给予责备。这个回答让我感到很惊奇。
2.6 到颐和园的途中:
途中,我看到的是一幅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气象。这里的建筑没有了城市的古代化和整齐,有些混乱,龌龊,带 有些乡土气味,应该是处于城乡适度带。同时还看到一片正在建设的工地,老师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是有名的京西稻 区。后来因为北京缺水,而农业又是耗水最大的用户,所以将农田除去了,而代之以正在建设的绿化 隔离带。
2.7颐和园:
在颐和园南如意门前,昆玉河的两旁是用水泥铸成的堤坝,看起来很干净,然而却没有了河流的曲折美和自然 美。在桥上,我们访问了一对中年夫妇,他们告诉我本来昆玉河的两岸是天然的河堤,但是因为没人 管理,
monster beats in ear,很脏,而当初好多了,假如以前也有人治理的话,也如现在一样清洁的话,他们还是更喜欢以前天然的河堤,有 着做作美,不象现在显的有些僵硬。
颐和园中有条西堤,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建的。在西堤旁的湖中,我看到湖水有些儿脏,好像是被污染了 。然而走近一看,
coach handbags,才发现,那不是污染物,而是湖旁大树落下的枯枝败叶沉积而成。这枯枝败叶,对怎个湖泊生态系统能发生什么 样的作用呢?这样堆积毕竟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呢?
顺着西堤向前走,在老师的指引下,我看到了昆明湖旁的湿地,据老师讲授,这片湿地是有芦苇和茭白所形成 ,生物产量很高,对污染水质起着要害的作用。湿地是否还有其余的作用呢?
最后的一站是万寿山。老师带我们看了一个几百年前的坚持水土的工程。这儿的山并非如其他个别呈一坡状, 而是一层一层的呈阶梯状,感到有点象梯田。这样做增强了雨水下渗,减缓了沙下贱的速度,从而使得山坡上的水 土得以有效的保持。在山的另一边,我们看到了侧柏。侧柏适应于碱性环境,耐干旱,可能自己生长毋庸人工管理 ,然而现在由于人工的干涉,已经使的它的成长受到影响。
3 探讨与分析:
本局部将对2中所描写的情形和提出的问题给出本人的懂得和剖析。
3.1 人对自然的需要: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动物有着一种亲近自然的本性,这些自然环境带给人的愉悦之情是那些人工环境所不能替 换的。环境心理学家们认为,“对自然环境的美好体验可以减轻人们的精力压力,产生一种美的,踊跃向上的健康 的休会”(1),因此在2.1部分对燕南园的采访中,如我们所料,被采访的女士对燕南园感到很满意。而作为 建筑于50年代的燕南园,生活条件并不如前提极为现代化的公寓,有如此大的魅力也正是因为燕南园有着极其好 的自然环境,有着让人赏心悦目的绿色,和悦耳的鸟鸣。而同样在万泉河文化公园,爱好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也正 是因为他与生俱来的天性,因为这自然的绿对人所产生的吸引力。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公园竟然剥夺的孩子的这 种权力,在草地上打出了“请勿践踏”的牌子。2.2中的静园后的草地也是不许践踏的.也许,设计师们是出于 保护植物的目的,才这样做的。然而,试问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是否又考虑到了人对自然的需求呢?是否想到了公 园的建造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而不是仅仅追求美观,追求表层上的绿。对于人而言,真正意义上的绿是我们可以亲近 的绿,而不是那可望不可即的绿。对于保护植物和满意人对绿的需求上的矛盾,这是一个很好解决的问题,设计师 在设计的时候,完全可以用耐践踏的植物来替代这种娇气的植物,如车前草。同时,我发现当我们在向自然亲近时 ,所受到的阻力不仅仅是设计师们的设计失误,还有来自人们观点的僵化以及人们过错思惟的领导使得他们行动对 环境所产生的破坏。2.5中最后的采访中,我们不丢脸出很多人似乎早已经忘记了人亲近自然的天性,好像已经 麻痹。由于社会长期的误导,在他们看来,这种本无可非议的很美妙的本性反而成了素质低下的表示,是应该收到 谴责的。而在他们心里,这种天性已经泯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悲,然而更可悲的是,孩子们的这种天性也将被 这种观念所抹杀。而在2.4中连根一起将野菜拔起的老太太们亲热了自然,却在以着另一种方式破坏着她们所喜 欢的自然环境而全然不知,也许当她们发现的时候,她们再也没了这片可亲近的自然环境了,这不也是一种可悲吗 ?!所以,经由这次实习,我认为要让我们能与自然更近,除了设计的改良,还应该改变人的观念,应该让人们知 道什么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自然的亲近),什么是应该先考虑的(合理的人性的知足),什么是我们该做的?( 采用合理的方式保护我们亲近的自然)。
3.2 万泉河广场:
“要使我们的城市广场句要意思,必需从新意识城市广场是‘人性场合’”。(2)从被拜访人的答复中,我 们不难得出这样的论断,这个广场设计的并不是很胜利,由于它疏忽了一点:人。只管看上去广场很美丽,但置身 其中特殊是夏天,并不是一件很惬意的事件,因为广场的四周并不给游人供给荫庇的大树和坐的处所,只有一些冰 冷的石凳跟一些设计师们以为存在艺术效果的同样冰凉的石柱。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个广场是“非人道的广场, 缺少对一般人的关心”(3)。其次,广场中的喷水池简直是不怎么用的,那么也就是这个喷水池只是为了特别的 多少天来点缀门面而用,这样岂不是对资源的挥霍?再者,这样的广场是存在着保险隐患的。溜冰的孩子如不当心 遇到周边的石球是很轻易受伤的,而爱好到处乱跑的小孩兴许一不留神就会不警惕在铺设的“河道”与广场的交接 处踩空从而受伤。而这些也正表明了咱们的设计师在设计广场时仍是重要以雅观排场为尺度,而对人的关怀反成了 其次甚至不在斟酌之范畴!我认为应当在这个广场其周围种上大树,并给游人提供舒畅的坐椅。至于喷水池和石球 石柱,我认为应该做一个恰当的改革,使得这些隐患能消散。
3.3 水(河):
“每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其所在地的水系严密相关。”(4)北京是一个缺水的城市,然而,在实习中, 我却一次又一次的看到水体的传染。在蔚秀园中的臭水不仅影响了那里的环境,更给周围居民的生涯造成了威逼, 在被采访的人中,没有一个人错误此觉得不满和无奈。在去颐和园的途中,我看到了流着污水的万泉河。在颐和园 门前,我看到了修了水泥堤坝的昆玉河.对于前面两个问题,我们时常接触,其伤害也是不问可知的.而最后一个 ,在采访时,原来认为这样做只是会造成视觉上的不舒服,然而回来后,查书,发现这样做的迫害远远不止于此. 原来自然的河堤,与水系造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那里栖身着许多动物,生长着许多动物,它们不仅仅使得让我们 感触到了生物的多样性,而且还对水的自净起着极其主要的作用..而当水泥护堤建成后,这所有都受到了破坏. 水系的自净才能降落,污染加剧.(4) 知道了这些,我心里很不是味道.一方面,我们在大声呐喊着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我们又在破坏着它,而可悲的是 ,我们有时却不知道自己是在破坏反而以为是在”保护” . 看来,我们保护环境不能是盲目而为, 应该去除那种盲目自大,不信科学自以为是的心理,应该采取科学的方式,否则只能是加剧其恶化!
3.4 湿地:
《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久长或临时性的池沼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 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含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狭义的定义通常把湿地视为生态交织带;是海洋 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由于泥土浸泡在水中,所以特点植物得以生长。我们在颐和园看到的湿地应该恰是这种陆 地和水域之间的过度区域。湿地的功能除了对水质的净化起着症结作用外,还有有着以下功效:滞留养分物和沉积 物,预防自然力的破坏(保护海岸线,防风,消除有毒物),流量调节,避免盐水的入侵。如果可以合理的运用湿 地的这些功能,而不是去破坏它,
ferragamo wallet,就地取材,那么湿地将给我们带来伟大的利益。同时很重要的是,世界上的许多湿地还是许多濒临灭绝的野活泼 物的栖息地。如位于喜马拉雅山山脚的蓬湿地现已变成了鸟的世界,并仍有大批鸟群一直飞来,将此地视为阔别污 染的污浊天堂。而对于城市,一个人工痕迹很重的生态系统,湿地的作用更是不可估计。在我的周记六中曾提到的 上海江湾湿地是上海最后一块自然湿地,现在却面临着被房地产开发的地步!很庆幸的是,颐和园的湿地还未受到 开发商的威胁。
3.5 一些未找到谜底的问题:
3.5.1 问题一:在2.8中提到的湖中的枯枝败叶的问题,试图去找找资料,然而却没找到。只是看到在森林系统中,森 林及野生植物每年增添的有机物资,连同枯枝败叶,厚厚地盖着林地,糜烂当前成为优质肥料,出现最好的水土保 持,形成林地内有大量蓄水。我认为在湖泊中也同理,枯枝败叶被微生物分解腐烂后成为优质肥料,能够给湖里的 生物提赡养料,同时也为大树本身提供营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全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级花费者及 出产者处于一个自己自足的状态,完整不须要人为活动的参与。如果我们认为枯枝败叶污染了湖水,而将其处置的 话,反而会影响生态平衡,导致湖水环境的恶化。但,是否会呈现这样的一个矛盾:如果不加管理的话,枯枝败叶 过多将会造成湖水的富营养化从而破坏湖水的生态?
3.5.2 问题二:对途中所看到绿化隔离带,它是以京郊稻田为代价的。那么就生态价值而言,这样做是否可 取?
4 实习心得:
这次实习给我的播种确切不小。古人云: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原来在课本上在电视中看到的各 种分歧理的景象总感到仿佛离自己很远,然而在走出了象牙塔后,才发现原来这些不公道离自己是如斯的近,是如 此的重大。我们已经感知到了环境的恶化,也晓得环境的恶化会对人类自身造成宏大的要挟,然而我们依然有着良 多急功近利的人,为了面前的一些好处而去损坏那基本不能用金钱来权衡的生态均衡。同时,我们也有许多盲目的 人,他们本着维护环境的心幻想去做一些切实的事情,然而却由于知识的缺乏,思维上的盲目自卑,往往是背道而 驰,不仅没有掩护环境反而由于他们的保护心切使得环境的恶化大大加剧。而事实上往往,生态体系有它自己的调 节方法,根本毋需我们的看似“善意”的多此一举。所以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像鲁迅先生那样“摇旗呐喊”,以唤 起公民的环保意识,同时,我们还应该向国人鼎力宣扬迷信常识,我们要建立的不仅仅是环境危机意识还更应该是 准确的科学的环保意识!
同时在这次实习中,我也发现了不少亮点。首先让我线人一新的是燕南园中那自然浑厚的寓居环境。信任这种 环境应该正是我们所寻求的,而其中生态与人的和谐,我想也是值得我们所鉴戒的。其次便是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 (如垃圾堆前的车前草,还有在去往颐和园途中所看到的灰藜)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让我们的生活更 加多彩!
5参考文献:
(1) 摘自《环境心理学》 俞国良 王青兰 杨治良 著 国民教导出版社 P202
(2) (3)摘自《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换》俞孔坚 李迪华 著 中国建造产业出版社 P67 P75
(4)参考《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俞孔坚 李迪华 著 中国修筑工业出版社 P75---P76
3.4部门材料起源
6对实习的一些倡议:
1愿望老师实习进程中能多讲解一些相干知识,比方说在这次实习中沿途的一些植被老师能够多 先容一些;
2 生机能多一些自己视察调查的时间以获取更多更全面的资料。
3 我认为这次实习同窗间的配合还不够。盼望在下一次实习中,能转变这种各自为政的状况,营造出一种良好的配合 气氛,使得实习效力更高,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