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日志列表
2132938 2005年08月15日 20:47 阅读(loading...) 评论(2) 分类:影音数码
听音乐的人,大都始于贝多芬或是莫扎特,而止于巴赫。人们的良知里,有一种美的基准是显而易见的――没 有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能说莫扎特的音乐不美,也没有一个敏感的人可以不为贝多芬所打动。然而,巴赫的音乐却并 不惊人,相比之下有点艰涩,甚至没有太多美妙的旋律让世人回味,
pandora uk。巴赫的音乐,像莫测变化的大海;神秘、耐人寻味。
与震撼了一个世代的晚辈们相比,巴赫的音乐里没斜炊喾蚁站?母呱?也没有莫扎特的鸟语花香,独有一种生 生不息、循环往复,乃至于历久常新的味道,一种神秘的深刻。在音乐乃至整个的人类历史上,本应该站在最前列 的巴赫,却坐在了最末端。
没有贝多芬般的叱咤风云,貌似平淡的巴赫有的是一种深刻的纯朴和高贵的宁静。在这个标新立异、不知所终 的世界上,巴赫的音乐显示了一种坚实、恒定的律动,一种不断向前,无坚不摧的力量。那种不取悦世俗,不事雕 琢的审美,真像是纯酿的老酒,越久越淳。那种隽永源于他生命的“普通”。
巴赫是典型的德国佬。一个恩爱大家庭的家长,一个吃苦耐劳、不惜钻研繁杂事情的“小人物”,天生的慈父 和热心的教育工作者,既是学者又是劳动人民。唯一的“与众不同”是生在了一个音乐世家,于是就干了一辈子音 乐的活计。他的“个性”是他的宗教情感,他的“伟大”,
pandora sale,乃是包容。从他创作的大量的世俗康塔塔,以及他演绎了几乎欧洲所有民族的大小舞曲这些现象来看,巴赫最初 的创作,
pandora online,像是在整理其他民族的音乐资料和改编前人作品。没有日尔曼式的不断的学习,没有孜孜以求的改进精神,绝没 有“天才”的巴赫,同样,如果没有巴赫的研究和整编,所创立的十二平均律,贝多芬就是无源之水 。
演奏管风琴是祖上的遗传,管风琴的演奏激起了巴赫无穷无尽的创作欲望,也奠定了他复调、变奏与丰富和声 的思维方式。他自身无穷丰富的想象力和高深的对位技巧难以置信地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德国人沉稳的性格,使上 述的复杂因素合理自然地交错在一起,既有声有色,又有条不紊;艰深,而不空洞。形成了今天我们听到的巴赫风 格的洋洋大观。
作为遐迩闻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巴赫的管风琴曲是天下一品。时过境迁,也许是钢琴的发展满足了后来的音乐 家,也许是交响音乐淹没了宗教音乐,音乐史上的管风琴一章竟然是巴赫一个人的天下。他的创作包括众多的前奏 曲与赋格、幻想曲、托卡塔和赋格、众赞曲,还有三重奏鸣曲等等,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在音乐史上蔚为奇观。 单凭管风琴曲一项,巴赫就足以欣慰地站立在世界上。
巴赫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新 曲式,即使是在双目失明以后,内心仍然充满新奇的发想。今天,我们全面地研究巴赫,仍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惊人 的事实――巴赫的每一部作品,都风格鲜明,个性强烈,从不乏味、雷同。如果说6部《勃兰登堡大协奏曲》(B randenburg Concertos)是后来所有协奏曲的初型,《音乐的奉献》(The Msical Offering)和《赋格的艺术》(The Art of Fugue)是古典音乐的总结。如果说,《平均律钢琴曲集》(Well-Tempred Clavier)是律学的里程碑;那么,由双合唱队、双乐队以及两部管风琴同时演出的宏伟史诗《马太受难曲 》(St.Mattew Passion)就达到了通贯古今的天国境界。
孤独的巴赫已经翻越了当时所有的音乐高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他的脚步。他的创作像一部详尽、完美的音乐 百科全书,为前人建立了一座纪念碑并为后人展望未来。
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
提到协奏曲,恐怕浮现在脑际中的是诸如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或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这些传世精品被全 世界所熟知,仿佛协奏曲就应该是这样的(炫技的独奏和轰鸣的管弦乐交辉。美丽的旋律、戏剧的效果、交响性展 开,唤起我们或悲伤或激动的情感共鸣)。大部分这类耳熟能详的协奏曲都是在古典音乐时期(约1790年后) 定型并发展起来的,可称为独奏协奏曲。然而,这里介绍的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却是另一种样式,是巴洛 克时期的大协奏曲,听起来更象是室内交响乐。
1719―1721年,应勃兰登堡侯爵之约,巴赫创作了一套六首题为“为几件乐器而写的协奏曲”曲集, 这套曲集后来被称为《勃兰登堡协奏曲》。
这六首大协奏曲是巴赫同类作品中最伟大的杰作,也是他自由发挥其技能的最佳范例之一,被后人称为是所有 合奏协奏曲中最优秀的作品和巴罗克协奏曲的典范。这个时期正是巴赫创作的顶峰,作品丰富而优秀。在这组作品 中,巴赫以鬼斧神工的熟练技巧展开动机,而除了创造纯粹的欢愉之外,并无其它任何意图。巴赫动员了当时所有 可能的乐器编制,
pandora jewelry,同时更借助了巧妙的乐思应用。
大协奏曲是17世纪中期开始在欧洲流行起来的一种器乐合奏形式,其特点为器乐的“分组对抗”,即没有突 出的独奏乐器,而是一小组乐器(通常由3-4把提琴组成)与大协奏组(由大提琴和低音通奏组成)旋律进行竞争和对位。这六首曲子大部分采用了三个乐章 快―慢―快的常见协奏曲形式,而第三首例外,没有慢板乐章,采用了大中小提琴各三把、管乐和低音通奏,分成 三组进行协奏,从乐风中可以听出巴赫深受当时风靡欧洲的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特别是维瓦尔迪的影响 。)
六首协奏曲的风格迥异,不仅乐器组合彼此不同,而且协奏方式也各异。第一、三、六首中没有独奏乐器组显 现,协奏关系表现在乐队分与合的布局之中,接近室内交响乐的风格。第二首是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和高音小号 的四重协奏曲,高音小号和第一协奏曲中高音小提琴的音色,在现代的乐队中是很难听到的。第四首是小提琴和两 支长笛的三重协奏曲。第五首是羽管键琴、小提琴和长笛的三重协奏曲。值得注意的是,该首协奏曲在第一乐章结 束前的那一大段的羽管键琴独奏,或许正是现代协奏曲中华彩乐段的鼻祖。
六首协奏曲都采用意大利式的快――慢――快三乐章的结构布局,这也是今天独奏协奏曲所延续的主要乐章布 局,
pandora necklace。略有不同的是,第一协奏曲在第三乐章之后接上了一首小步舞曲乐章,添了一只大尾巴。而第三协奏曲则反之, 将中间的慢乐章省略了,代之以两个柔板和弦过度,引入另一个快乐章。这两首协奏曲虽有不同变化,但仍保留着 三乐章的构架。由此可见,巴赫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变化和创新的精神。
这六首协奏曲的第一乐章都是以活泼明快的气氛开始。这是一种典型的社交音乐,体面、欢乐、有点趾高气扬 ,是当时这类音乐的标签,适用于任何仪式、庆典、宴会等场面。整个乐章只建立在一个单一的主题之上。巴赫在 创作上坚持着每次只做一件事的古老原则,在一个音乐内核中尽情挥洒自己的才能,
pandora bracelets。这或许会被认为是一种单调的音乐,因为它不象现代的协奏曲,对比的主题形象,产生二元的戏剧效果,戏剧效 果产生故事。我们已经习惯了听故事,一旦没有听到所期望的戏剧效果,便会感觉音乐平淡。其实,我们应该学会 每次寻听一种情感,多数的人生不也是在平淡中走过的吗?
第二乐章都是抒情的慢板乐章。这里即有沉思、忧伤情绪又有充满诗意田园画卷。聆听这一乐章,不求在音乐 中得到什么,只需放松身心,享受缓缓流过的音乐时光。
传统的热情又回到第三乐章。巴赫在这里向我们展示了他高超的作曲技巧。第二、四、五首以赋格体结束。巴 赫将这种对位音乐的最高形式发展到了顶峰,后面再也不曾有人超越这位巨人。一个音乐主题飞翔(拉丁文Fug a意为飞翔)在乐队的各个声部之间,变化多端、穿梭往来。赋格曲就象延绵起伏的山脉、海浪一样,错落有致, 乐队中每个声部的个性都能被听到。第一、三、六首采用民间舞曲体裁,热烈欢快的民间舞蹈正适合 套曲的结束。
巴赫的音乐犹如美丽的建筑,从细节到整体都和谐完美。欣赏巴赫的音乐,不要期望会给你讲故事,也不要指 望他的音乐会带给你过度的感情宣泄或令人震撼的效果。音乐在这里仅仅提供最基本的情绪元素,让你在平静中感 觉音乐在心中流过,感觉这一砖一石建起来的音乐殿堂。
《勃兰登堡协奏曲》在巴赫一生浩如烟海的作品目录中并不醒目,但却是管弦乐作品中的典范之作,至今仍是 世界各大乐团的保留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