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
用友管理软件学院来学习的学员有很多在大学时学习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从专业内容上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
管理软件应用工程”似乎有一些共通性,但仔细看二者的专业体系,还是差别很大的。
专业特征:
与高校中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相比,“管理软件应用工程”专业横跨“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等三大硕士一级学科和“电子信息科学”、“电气信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 商管理”等四大本科一级学科。遵循“动脑又动手”的原则,属于跨学科、多业态、重实践、厚理论的专业。具有 厚理论、重实践、贵应用的特征。
课程体系:
“管理软件应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建立在明茨伯格先生的管理三角形模型基础之上的,即管理包括科学、 艺术和手艺三个纬度。从“科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理论基础和专业理论的培养;从“手艺”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专 业实验和综合实践的培养;从“艺术”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素质类课程所占课时比例接近20%,远高于 普通高校。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指导、学员互助等方式提升专业能力;通过活动、教学、要求与训练、 角色扮演、分享互助、老师指导等方式塑造职业素养;通过全球第一款SOA架构的U9实验平台练 就一门手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培养过程中会有企业管理、会计学的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辅助管理知识的课程, 但这些课程在大学中学习大多属于基础性的、偏理论的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度较弱。
教育过程管理体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高校中其他专业类似,为传统的教育过程。
“管理软件应用工程”专业的教育过程管理体系从招生、教学、学员在校管理到学员的毕业分配、试用期跟踪、三 年职场支持等环节,用友管理软件学院已形成一套规范、严谨的教育过程管理体系,保证即使在生源入口不统一的 情况下学生仍能按照统一的质量和渠道毕业、就业。人才培养过程管理中也打破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实行角色 模拟和团队互助的培养模式,同时担任某一角色的团队成员要承担相应知识的分享学习及团队学习成果考核。这种 模拟组建仿真工作环境中的横向团队组织,既为学生在沟通、实践等能力提升上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也能够提升学 生快速适应职场并持续发展的能力。
毕业条件&毕业生可以获得的资格:
与高校其他专业类似,“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需要修完一定数量的学分,完成毕业设计即可毕业。但在“管 理软件应用工程”专业的学习中,除了每门课程要通过考试外,还需要进行由学院统一组织的“管理软件应用工程 ”专业院考,从职业资格和用人单位角度来验证阶段培养目标是否已经达成。通过院考者将被用友管理软件学院纳 入“1(1个月职场辅导)+3(推荐工作并进入3个月试用期)+36(36个月的职场跟踪)”体系中,并可 获得 “管理软件应用工程专业毕业证书”和“
管理软件应用顾问资格证书”。
在用友管理软件学院,有专门的人才服务部,负责学员毕业后的就业以及就业后的职场支撑工作。基本上,人才服 务部要为每一期毕业学员提供平均每人3-4个就业单位和岗位资源,进一步保证了学员的就业通道;组织举行人才双选会,联系用人单位,在学员毕业前来 学院选拨人才;同时对顺利就业的学员提供36个月的职场支撑服务,及时了解学员发展,以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进 一步的帮助。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管理软件应用工程”专业都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而“管理软件应用工程”专业更多 的是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发展未来职场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