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ck Search


Tibetan singing bowl music,sound healing, remove negative energy.

528hz solfreggio music -  Attract Wealth and Abundance, Manifest Money and Increase Luck



 
Your forum announcement here!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 Free Advertising Board | Post Free Ads Forum |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Directory | Best Free Advertising Methods | Advertising Forums > Post Your Free Ads Here in English for Advertising .Adult and gambling websites NOT accepted. > Other

Other Post anything that does not fit in the above categories here.

 
 
Thread Tools Display Modes
Prev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Next
Old 05-01-2011, 04:38 PM   #1
kodybyan64ap
General of the Army
 
Join Date: Mar 2011
Posts: 1,986
kodybyan64ap is on a distinguished road
Default 快节奏的生涯,让循环的漩涡越旋越快! 希阿荣博堪布

  在世间按:这篇开示读过几遍了,这次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一方面是生活的压力、缓和、刺激、约束、轮盘旋 转之快;另一方面是佛法的放松、安住、喧扰、自在、出离空幻之慢。不仅是心跳,这很有趣!
  希阿荣博堪布开示:
  现在的人远没有那份耐心,除了对轮回,对什么都很快就厌烦。人生如朝露,可我们好像还嫌它过得不够快。 现代社会真是一个迷信趋利避害的社会。
  真正的改变会在这时出现,我们也会因为放松而第一次尝到自由的味道。
  修行只是让自己放松下来,不再抗衡,习惯那种不断定性并安住于此。有人也把这称为自由。
  你应该把窗户打开。看外面的虚空,宁静而广阔。尽量放松身心,凝视天空,慢慢地把心融入到天空中,安住 。
  放松下来,让心与外界连接,不刻意追求任何状态或结果,只是安住。这着实是最为重要的修行 。
  没有这个做基本,我们到底修了什么?
  希阿荣博堪布这篇对于出离心的开示,在公历2008年10月23日(藏历八月二十五空行母节日)这个极 为吉利殊胜的日子里,由弟子终极实现文字收拾。
  摘自阿�跋致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b53c850100t5t1.html
  很多人对佛教中“出离心”这个概念存在曲解甚至排挤,把佛教的强调出离心看成是消极避世的表示。什么是 真正的出离心?为什么出离心对修行如斯要害?怎么才干生起出离心?为廓清误会、领导修行,希阿荣博上师从古 代人日常生涯的点滴动身,走入你我的内心世界,就出离心及相干问题作了深刻浅出的开示。
  人们常说把修行融入生活中,可奇异的是,尽管我们很努力,修行却仍旧与我们的生活不即不离。当我们打坐 、念经、微笑面对他人时,我们觉得自己做得很好,真正是把佛法应用到生活中了;可是在我们丧气、恼怒、痛苦 悲伤、委屈的时候,佛陀的教诲便开始记不清。除了当时极其赫然而强烈的辱没感、挫败感外,asics,其他一切都退到含混的背景中去了。也许有人不禁要猜忌上师教给我们的种种方式是否真的有效。
  为什么修行不能连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让很多人本性难移、自由觉醒的佛法到了我这里就总是生效? 也许谜底就在于我们把生活抓得太紧。不论自觉或不自发,生活中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太重要,工作、家庭、金钱 、名誉、情感,我们生机这一切都尽在控制中,四平八稳,安全释怀。为此,把全副精力都投入进去还不够,还要 通过修行为生活上保险。然而,生活就像我们手里握着的沙,抓得越紧散失得越快。在无常面前,以强化生活和自 我为目标的修行变得四分五裂,收效甚微。我们若能放松下来,不把生活中的每件事都看得至关重要,而是将更多 的注意力放到修行上,生活并不会因而变得更糟。相反,真正的转变会在这时出现,我们也会因为放松而第一次尝 到自由的滋味。
  放松可以说是修行的第一课。生活中人们最惯常的状态是紧张、对抗。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的一切都紧张 兮兮。我们不爱好生活在自己的掌控之外,任何一点不肯定都会让我们烦躁不安,所以我们总是神经质地繁忙着, 即便身体没动心里也从没停过,深思熟虑想防微杜渐。一路顺风时,我们愿望这种美好的状态能一直保持下去,不 想看到任何突发事件攻破生活的完全安静。生活中产生任何一件事,都让我们心头一紧,必须马上断定出它的利弊 以采用相应的行为。对自己有利的要让它精益求精;对自己不利的要赶快想措施压下去或推出去。我们自以为是生 活的故障检验员,整日一副壁垒森严的样子容貌。身处顺境的时候,饶是这样不安,陷入逆境会怎样惊恐更可想而 知了。我们恍如每天头顶磨盘走来走去,感觉要被压垮了,世界缩小到只剩下面前那一堆艰苦。诸事不顺,我们越 发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可怜虫。这种自艾自怜的情绪使我们觉得自己更有理由责怪、苛刻、报复、折腾。我 们乐此不疲,甚至于忘记生活本来就是变化多端,喜忧参半,甚至有点凌乱的。哪怕我们耗尽终生精神,也无法使 它更牢靠有序些。而修行只是让自己放松下来,grace perfume,不再对抗,习惯那种不确定性并安住于此。有人也把这称为自在。
  记得我十七岁时,在故乡追随才旺晋美堪布修学佛法,从独特外前行开始。我紧张而高兴,天天关在自己的小 屋里没日没夜地修行。起初所有都畸形,直到观修寿命无常时问题呈现了:长时间坚持统一姿态观想,使我的身材 适度紧张而僵直;对无常的深入察看使我内心布满懊丧、哀伤。我整个人紧绷绷的,生不起清明的发觉,应该到达 的体验也迟迟没有涌现,这令我既愧疚又着急。终于我在本应闭关的白天模模糊糊地走出了小屋。我不知道自己要 去哪儿,只想摆脱心里的困窘不安。我的上师才旺晋美堪布把我叫到他的住处,对我说:“弟子,你应当把窗户翻 开。看外面的虚空,安静而辽阔。尽量放松身心,注视天空,慢慢地把心融入到天空中,安住。”我依照上师的提 醒去做,果然很快走出了窘境。才旺晋美堪布传授的这个可贵法门,让我受用毕生。放松下来,让心与外界衔接, 不刻意寻求任何状况或结果,只是安住。这真实 未审是最为主要的修行。
  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他不禁感慨:所有众生都有一颗本自具足的菩提心。不管 我们曾经如许贪心、残酷、奸诈、愚蠢,都从未令它有涓滴减损。它始终在那里,从未分开过咱们,所以修行不为 再去成绩什么、证实什么,而只是引诱我们放松下来,缓缓去贴近本心。
  我们之所以很难领会到本心,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所作所为大都在牵着我们朝与本心相反的方向走。很多 习惯,尤其是心的习惯,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困境,比方前面说到的紧张反抗,还有趋利避害、推辞义务 、自以为是、太在意自己的方式等等。我们修行便是要以一种平和的方式扭转这些习惯,使自己逐步摆脱困窘的地 步。
  趋利避害大略是所有众生最积重难返的一个习惯。趋利避害本身并没有问题,我们想脱离痛苦、追求解脱,这 就是趋利避害的一种表现。但问题是许多人对趋利避害上瘾,只有一感觉不舒服立刻就另外寻找慰藉,不给自己留 一点时光去认知和休会。天热要开寒气,天冷要烧暖气,风吹日晒很辛苦,出门要坐车。就在这忙不迭找安适的进 程中,我们岂但错过体验四季的乐趣,而且还变得越来越懦弱,越来越轻易受损害。
  对趋利避害上瘾,也有人称之为“纵欲”。我们正常认为纸醉金迷、灯红酒绿才是纵欲,不过在较微细的层面 上,只要有条件,每个人都违心纵欲,因为纵欲是人们逃避不安的习惯性方式。
  人们孤独、沉闷或者感到有压力的时候,会饮酒、暴饮暴食、购物、打电话、上网,或者窝在沙发里不停地换 电视频道。反正就是不想留一点空间给自己去面对那份孤单、烦闷或压力。用来辅助我们回避不安的种种运动自身 又会带来新的懊恼跟问题。我们的初衷是让本人免于疼痛,得到安逸,而实际做的却是用一种痛苦取代另一种苦楚 ,如此周而复始,更强化了我们的胆怯。以前的人排解情感还能写信、看书或培育某种熏陶性格的喜好,而当初的 人远不那份耐烦,除了对循环,对什么都很快就腻烦。人生如朝露,可我们仿佛还嫌它过得不够快。现代社会真是 一个科学趋利避害的社会。人们不能容忍哪怕是一丁点的不舒畅、不满意、不便利,所以不停地寻找抚慰、便捷, 并且信任能找到。
  常听人把烦恼增多、内心充实归罪于物质的繁华,实在不尽然。物质会对人心发生必定影响,但症结仍是人心 在作祟。烦恼多,是因为物质前提改良后内心执著的货色更多了。以前你可能只有一块腕表舍不下,现在却有屋子 、车子、存款时刻牵着你的心。内心空虚也是因为物资丰盛后有更多逃避痛苦的抉择,你能够更频繁地变换安慰的 方法,成果你便更频繁地感触到不知足和挫败。大家还记得小时候吧,特殊是缺乏年代里长大的孩子,一块糖、一 件新衣服就能让你愉快良久。当你从父母或其余人手里接过这样的礼物时,你心里充斥了感谢。你会说谢谢他们。 你会十分爱护那块糖,并居心去品味它的滋味;你会理解观赏自己的新衣,并且真心惊叹它的美妙。可是跟着年纪 的增加,你眼里的礼物越来越少,你能得到的越来越多的东西都被以为是理所应得,由于你聪慧、能干、努力。然 而,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良多,自闭症患者中不少就是某些范畴的蠢才;能干的人也多,尽力的就更不必说,你看 建造工地上的那些工人,谁不比你辛劳?然而,并非所有比你更聪明、更能干、更努力的人都过得比你更充裕安适 。只能说你比他们荣幸,而你却忘却感怀自己的福报。
  我并不是说人生在世就应该抬头承受痛苦。其实不是我们自己选择受不受苦的问题。佛陀早就告诉过我们:诸 受是苦。世上没有一件事物是恒久不变的,所以我们领有、经历的一切都会带来不安全感。这恐怕是无人能幸免的 一种痛苦。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粗大的、轻微的、强烈的、温和的痛苦随同着我们短暂的一生,你也可以把它们称为 压抑、孤独、恼恨、哀愁、恐惧、贫穷等等,这些东西无论我们现在做得好或不好都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按理 说,我们对痛苦应该很熟悉了,但事实正相反,我们只是熟习自己面对痛苦时的那份恐惧和挫败,对痛苦本身却从 不敢凑近了细心看看。
  我从小到现在生过四次大病,每一次对痛苦的体会都不同。第一次是十岁左右出水痘,四周的孩子很多都因为 这个病死掉了。我们那儿的人相信水痘出来之前喝水会危及生命,所以我持续几天喝不了水。我眼巴巴看着别人喝 水,心里想:“这个病快点好吧!好了我就快乐了,我一定要喝很多很多水。”第二次是在十一二岁被火烧伤双腿 。那时也没有条件按期换药,只能放任两条腿重复发炎流脓。公社的兽医偶然会给我消炎,每次都疼得喘不上气来 。因为我害怕他,才忍着疼不敢吭声,但对其他人,我从不让他们动我的伤口。两条腿烂了快一年,村里人都说我 会成为瘸子,可我一点不在乎,只是担心自己会错过许多玩的机会。等我稍能站起来,便立刻瘸着腿出去游玩了。 第三次生病是十八岁在佐庆熙日森藏文大学求学时,长期的养分不良和操劳过度令我衰弱不堪,而这时突发的重大 胃病一下把我击倒。卧床半个月,情况越来越糟。那时我倒不担心自己就要死了。贫病交加,客死他乡,并不恐怖 。藏地每一个修行人从踏上修行之路的第一天开始,就想好要远离家乡,去到无人之地,随时筹备死在沟壑之中。 我独一遗憾的是还有那么多名贵的教法没有学。第四次生病是在1990年,心脏病又一次把我推到逝世亡的边沿 。虽然那次挽救过来了,但心脏病从此与我结缘,时好时坏,不断给在身边照料我的弟子制作惊吓。对我这个一般 修行人而言,病痛给了我观修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大好机遇。它让我逼真体会到性命的软弱与无常,往往就在你最意 想不到的时刻,死亡突然来临,说走就走,没有半点通融,再多的挂念也得放下。由自己的病痛,我体会到他人的 痛苦。那个截肢的小伙子,那头待宰的牦牛,那个在废墟里寻找孩子的母亲……他们与我不再疏离,他们的痛苦, 我的痛苦,本来是相通的,底本就是一个东西。
  我的这四段阅历可以代表人们对痛苦的四种立场。有人盼望痛苦尽快结束,停止了就会一直幸福下去。有人在 痛苦的同时不忘吃苦,痛苦并快活着。有人虽然不再害怕痛苦,但痛苦妨害了他的修行。有人拥抱痛苦,在痛苦中 找到通向自在的道路,shoe mbt
  最近一位弟子跟我讲述了她的一次体验。她因为忽视而被人利用,深受伤害。如果按照以往的经验,出现这么 大的危机,她的生活肯定会变得一团糟,她一定会惶恐不安,拼命想方法报复和补充。但是这一次,她决议逆习惯 而行,不急于自责或责怪他人,而是放松下来,让内心保持开放,去深切而清楚地感受那被伤害的痛苦。虽然同样 会惶恐、压抑、懊悔,但她惊疑地发现自己的心里有一个柔软的东西,那竟是对自己、对伤害她的人、对所有人、 所有众生的一份悲悯。全力以赴、苦心营造的生活原来是那样不可靠、不堪一击。生平第一次,她体悟到了出离心 。
  普通情形下,当人们遭遇痛苦,尤其是受到伤害时,心量会变得狭窄。最好整个人都能缩进一个桃核里,以为 有坚挺的外壳维护会平安些,而实际上这只会使内心更加压制和生硬。不如把心打开,让自己裸露在痛苦中,让那 种强烈的感受去崩溃心里根深蒂固的观点和习惯。这时,我们的本心,或者它折射出来的慈善心、出离心、世俗菩 提心才会有机会浮现。
  把自己看得太重是我们另一个坚强的习惯。虽然我们都晓得佛陀的教导:我执乃痛苦的本源,但回到日常生活 中,我们仍然把什么好的都留给自己、自以为是、特别在意自己的那一套、碰到问题就责备别人。
  抓取这个动作暗示着内心的恐怖。婴儿初生到这个生疏未知的世界,拳头是抓得牢牢的。我们紧张、害怕的时 候也都情不自禁地握紧拳头。因为我们一辈子都在担心失去,便一辈子都在抓取、囤积,永远缺乏满 足感。
  佛陀教我们布施,通过给予来打消那种贫乏的感觉。有人需要食物,如果我们有食品,就给他;有人需要衣服 、药品、金钱、安慰、关怀,如果我们能做到,就去赞助。佛陀住世时,曾经有一个小孩来到佛陀眼前讨要东西。 佛陀说:“你说一句不要,我就给你。”可是那个小孩畏惧一说“不要”就得不到东西,怎么也不肯说。几回三番 讨要后,见佛陀依然保持,小孩只好委曲说了声“我不要”,结果立即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佛陀对身边弟子说 :这个小孩无始以来吝惜成性,别说举动上真的废弃,就连嘴上说一声“我不要”都从未说过。今天让他说了一声 “不要”,便是为日后的摆脱种下了一点善根。
  从抓取转向舍弃,好像是个重大挑选,而实际上我们别无选择。不论愿不乐意,我们终生都在失去。青春、欢 笑、泪水、成功、失败、爱、恨、乃至整个世界,都会离我们而去,asics womens。布施的关键不是这样做到底能为他人解决多大的问题,而是我们能藉此学习放掉自己的执著。外在的行动长此以 往会影响心态,习惯布施的人比较容易让事件离去。以前有一个小偷向法师求解脱的法门。法师问他会做什么。他 想了想说:自己什么也不会,只会偷东西。法师说:很好,你把自己偷光就可以解脱了。
  看看现在的自己,仍旧活着,依然可能感触喜悦和美好,只管多少十年的人生已经丧失,许多自认为舍不掉的 东西也都舍弃。我们忽然间发明,其实自己从一开端就没有什么好失去的。
  我们自以为教训老到,对什么都懂得,而绝大多数时候我们不外是凭概念、靠联想在懂得世界罢了。在个别人 眼里,白色是纯粹、玫瑰是恋情、海滩是度假、下雨是打不着出租车。事物所引发的联想远比其本身更受器重,可 是用清爽、开放的目光看事物,亲身去感想、认知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不仅须要勇气,而且还很辛苦。不知是我 们的自以为是助长了我们的懒散,还是反过来,总之我们现在是又执拗又怠惰,并且认为这恰是酷爱、确定生活的 表现。
  通常情况下,面对任何一件事物,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判定。“对的”、“错的”、“有利的”、“有害的” 、“赞成”、“不批准”,而后我们依据自己的判断开始大声、小声、无声地发表谈论,像个呶呶不休的评论员。 这种急于判断的习惯和固有的观念让我们没有办法清楚认识事物。
  有位弟子给我讲过他亲自经历的一个实验。在高等经理培训课上,老师请学生看一段几分钟的录像,并请他们 留神录像中一共有几个白衣人出现。开始放录像了,画面上有一群穿玄色衣服的人在跳舞,他们各行其是,旋转交 叉,毫无法则。这时一个白衣人进入画面,扭了几下走开了。接着又有两个、三个以及更多的白衣人进来又出去。 学生们目不转睛看完录像,所有人都能正确无误地告知老师前后共有几个白衣人出现过。这时老师微笑着问大家: 有没有人看见黑猩猩?什么?除了黑衣人、白衣人,还有一只猩猩?全班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大家纷纭猜想那一 定是躲在背景或角落里的一个猩猩图标,或是某个跳舞者佩戴的小装潢,大家太一心数人数,没注意到这些细枝末 节。可是老师说那是一只跟人一样大的猩猩,还舞蹈了。这怎么可能!全班几十位才智过人的“社会精英”竟然会 缺少视察力到这种田地?大家谁也不信,坚决请求老师重放一遍录像。这回,不用数白衣人,也不用数黑衣人,什 么都不用做,只是看录像。果然,录像放到一半时,一个人打扮成一只黑猩猩闯进来,在画面中心载歌载舞相称长 一段时间后才离开。这回所有人都看得清明白楚!
  这不是一个很有启示性的试验吗?我们自认为明察秋毫,但往往只能看见我们想看见的东西,闻声我们想听见 的声音,而不是我们能看见、能听见的东西。
  佛陀教我们以开放的心去看去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看到和听到。当年他在印度鹿野苑初转法轮,宣讲的第一 则开示便是:此乃痛苦,当知痛苦。身处痛苦中,应该了知自己在痛苦中;痛苦就是痛苦,不要把它误解成别的。 有一些偏见和误解比拟容易改正,我们只要稍稍改变心的习惯就可以,但还有一些过错的假设从古远以来相传至今 ,已经成为真谛和常识。我们如果想活得更真一点,有时就不得不做个没有常识的人甚至是叛逆者。想想那些舍弃 今生的修行人,他们拒绝舛误,也不想躲在别人的经验里混日子。他们觉得受够了打趣,于是坚定阔别了这套骗人 的花招,开始真心诚意去意识和感受万事万物。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样坚决,但至少我们可以否认自己无知 、不再固执己见、不再勤惰地满意于过“二手生活”。每天让自己的心宁静片刻只为单纯地去听去看 去感受。
  自以为是不仅割离了我们与当下,而且还使我们更容易受侵占,也更容易侵略别人。我们很在意自己的那一套 。打开电视,老是看见有人在讲自己的心得,怎么做饭、怎么化装、怎么减肥、怎么胜利、怎么理财。满大巷的人 都梳着同样作风乱蓬蓬的发型,一到公共场所就都对自己的手机产生强烈的兴致,大家的心都同时随着股市的涨落 而起伏跌荡,可是我们依然认为自己不同凡响,很有一套。这种自我欣赏禁止了我们与别人准确地相处与交换。一 些人像是患了某种特别的“自闭症”,在任何场合都热衷于喃喃自语。更多的人呢,不但觉得自己什么都对,而且 必需得对,如果别人不能苟同我们的看法,便感觉很受伤,很不舒坦。面对任何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状态,你都 需要即时得出论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否则你就没有价值感、保险感。我们的信心、幻想、价值观什么的 往往被应用来强化自我、排斥他人,不信就看看吵架的、抵触的、战斗的各方,没有一个不认为自己 有理的。
  日常生活中,自以为是有时还表现为自大。坚持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这个观点,这不是 自以为是又是什么?自满与自信一样,掩蔽了我们确当下,使我们不能清晰地认识自己,同时也妨碍了我们与外界 的交流。因为缺乏交流,我们感觉孤独、孤破。“认为自己是唯一的”会放大我们的感受。好比说加入测验,如果 有一半人通过而你是其中之一,你会很兴奋,但如果只有你一个人通过,你就不仅是高兴,几乎是悲痛欲绝;同样 ,如果有一半人被淘汰,而你是其中之一,你会很沮丧,但如果只有你一个人被淘汰,你就不仅是沮丧,而会觉得 自己是世界上最冤、最可怜的人。当你处于情绪的低谷而又孤立、关闭时,你很容易就会认为自己比所有人都更悲 惨、更不开心。事实上,你的情况肯定比你想象的要好。现在很多人因为承受不了痛苦而自残,每次我听到这样的 新闻都难过极了。死亡对他们来说是多么伟大的未知,而未知有多大害怕就有多大。死亡的过程中四大分别,那种 痛苦根本不是活着的人所能想象。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取舍死亡,可见他们生前感受的痛苦确实是到了无奈蒙受的 水平。前面我们讲到痛苦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经历,而是众生的经历,所以不要相信有个叫“运气”的家伙在专门 与你作对、故意要整垮你。你的感受只是众生广泛的感受,所以你没有被抛弃。如果你能放松下来,单纯地去感知 那份痛苦,并且放掉对自己的担心、恻隐、评断,不再只是在 “我对我错、我行我不行”的圈子里打转,而去与外界沟通,乐意欣赏一下花草和晓风,痛苦也许依然强烈,却不 会再让你窒息、让你失望到穷途末路,因为此时你的心打开了。
  兴许有人会觉得放掉这个、放掉那个,说起来容易,而实际做起来,冤屈、无奈、后悔、愧疚、惊慌、挫败的 感受是那样强烈而实在,不是自己不想解脱而切实是无力摆脱。如果是这样,也就不用急于放掉什么,不要再难堪 自己,你已经很不开心了。有那么多烦哀伤痛要放在心里,你该需要一颗多么大的心呐!那么就给自己一分钟,闭 上眼睛,设想一下自己的心在慢慢扩展,它很柔软、很有弹性,慢慢地,它把这个创痕累累的自己容纳进它的温顺 之中,它扩大到全部房间、外面的院子、街道、行人、桥梁、城市、江海、山峰、天空、日月、星辰……专一在那 种可以无穷延长的宽阔感中。当你再次睁开眼睛,你会感觉好一点。
  我们谢绝与别人沟通,通常是因为我们感到那些人不会理解我们。我们排斥他人什么,实际上正反应出我们排 斥自己什么。如果你认为别人不会理解你,解释你也基本不想去理解别人。如果你厌恶别人贫困,说明你惧怕自己 贫穷。假如你排斥别人的肤浅、狭窄、冷淡,阐明你不想面对自己身上的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只有不排斥别人能 力接收自己。一些修行人为了练习这种开放才能,成心要与难打交道的人相处。印度的阿底峡尊者来西藏前,担忧 西藏人太和气温良,自己找不到修心的对境,故而特地把一个性格怪戾、总爱挑他弊病的酒保带在身 边。
  固然我们都把自己看得很重,都想对自己好,可令人为难的是,习惯让我们看上去像个傻瓜,所作所为全都在 让自己更迷惑、更痛苦。
  现在就开始改变这些习惯吧,这就是出离。
  比如下次遇上堵车,看看自己会有什么习惯性的反映:惶惶不安?怨气冲天?神经质地不停看表?取出手机开 始跟友人埋怨?批驳前面的车、前面的司机、路上的警察、失灵的红绿灯?或是打开播送、唱机,让自己更加心烦 意乱?就这么看着自己,不去评断也不刻意纠正。遇到情况不立刻被情绪吞没,而是看看自己的反应,这就是改变 。下次再遇上堵车,再看看自己是怎么发怨言、看表、打电话、一刻不停地折腾。第三次、第四次及当前赶上堵车 ,仍然是这么观察自己的反响,终于有一天你会觉得自己好笑:发牢骚、看表、打电话、折腾,怎么每次都一样, 不能有点创意吗?所以,下次再遇到同样情况时,你会做点不同的事情:真正去听一听广播里的人在谈什么、欣赏 一首歌、体会旁边那个司机的焦急、想想因为堵车有哪些部署需要调剂……总之,你不再跟自己较劲 了。
  轮回是一种惯性,一直转变习惯能让那股宏大的惯性渐渐地停下来。
  传统上,我们把出离心说明为厌离轮回痛苦、追求解脱安泰的心。痛苦由执著而来,所以我们实际要远离的是 执著。而什么是执著呢?什么都可以是执著。这就使出离成为一件不得不心无旁骛、精进不懈去做的事,因为事事 处处、时时刻刻都是陷阱。
  一位修行人曾经去拜会上师蒋阳钦哲旺波。路上他把自己的东西全体布施了,只留下一个木碗,那是他可爱之 物。来到上师住处,看见满眼的金碧光辉,他不禁想: “人们不是都说夏扎(赤贫如洗的)蒋阳钦哲旺波吗?怎么住在这样豪华的宫殿里?”这时,蒋阳钦哲旺波指着他 笑骂道:“你们这些沉思者,我对这满屋金银珠宝的执著远不如你对那个木碗的执著!”说完抢过他的木碗砸掉了 。
  出离就是这样。不看表象,只看心坎。
  来自:分秒不离上师嘎玛仁波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1f63ef0100r46c.html
kodybyan64ap is offline   Reply With Quote
 


Thread Tools
Display Modes

Posting Rules
You may not post new threads
You may not post replies
You may not post attachments
You may not edit your posts

vB code is On
Smilies are On
[IMG] code is On
HTML code is On


All times are GMT. The time now is 01:47 AM.

 

Powered by vBulletin Version 3.6.4
Copyright ©2000 - 2024,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 Free Advertising Message Boards | Post Free Ads Forum